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胃癌免疫治療

2020年ESMO大會胃癌免疫療法,胃癌一線免疫治療納武單抗治療無進展生存期7.7至10.5個月,療效顯著超過化療

全球腫瘤醫生網2020-09-23胃癌免疫治療73548

  2020年ESMO大會胃癌免疫療法,胃癌一線免疫治療納武單抗治療無進展生存期7.7至10.5個月,療效顯著超過化療

  雖然同為患病人數極多的癌種,但與肺癌等癌種相比,胃癌的可用靶向藥物和正在開發的靶點數量一直較少。長期以來,晚期或轉移性HER2陰性胃及胃食管接合處癌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均為化療,導致此類胃癌患者的整體生存期較差,中位總生存期不足1年。

  免疫治療是有望使這部分患者受益的重要新型療法之一。在本屆ESMO大會上,來自日本及美國中心的研究者分別公開了各自進行的納武單抗一線治療胃癌的臨床研究結果,療效均顯著超過常規化療方案。

  美國研究:無進展生存7.7個月,總生存期14.4個月

  在Ⅲ期CheckMate-649研究中,共納入1581例未經治療的PD-L1陽性晚期食管、胃及胃食管癌交界處癌患者。所有患者按1:1的比例分組,分別接受納武單抗+FOLFOX/XELOX方案治療,及FOLFOX/XELOX方案治療。所有患者中,約60%患者的PD-L1 CPS為5或以上。

  其結果顯示,在超過12個月的隨訪中,在PD-L1 CPS≥5的患者中,接受納武單抗+化療方案治療的患者(473例)中位總生存期14.4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7.7個月;接受化療的患者(482例)中位總生存期11.1個月,中位無進展生存期6.1個月。

  在PD-L1 CPS≥1的患者中,接受納武單抗+化療方案治療的患者(641例)中位總生存期14.0個月,接受化療的患者(655例)中位總生存期11.3個月。

  在全部患者中,接受納武單抗+化療方案治療的患者(789例)中位總生存期13.8個月,接受化療的患者(792例)中位總生存期11.6個月。

  納武單抗聯合化療方案治療數據

  顯然,不論患者PD-L1表達水平如何,均可從納武單抗治療當中獲益。整體來說,患者的PD-L1表達水平越高,兩種治療方案的療效差別越大。

  胃腸道腫瘤學專家,Salah-Eddin Al-Batran教授指出,這一研究的結果為HER2陰性、PD-L1表達陽性的胃腺癌、食道腺癌、胃食管交界處腺癌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希望,在化療中添加納武單抗治療有望成為全新一線治療標準方案。

  日本研究:無進展生存10.45個月,總生存期17.45個月

 ?、笃贏TTRACTION-4研究是一項主要針對亞洲人種群體的研究,在日本、臺灣、韓國等地區130個中心共納入724例患者,均為HER2陰性的晚期或復發性胃及胃食管結合處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別接受納武單抗+標準化療方案(362例)或安慰劑+標準化療方案(362例)。

  其結果顯示,接受納武單抗+化療方案治療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10.45個月,1年無進展生存率45.4%;而接受安慰劑+化療方案治療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8.34個月,1年無進展生存率為30.6%。

  在總生存期方面,納武單抗+化療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7.45個月,安慰劑+化療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7.15個月。

  兩種治療方案相比,納武單抗方案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情況,但對于總生存期并沒有顯著的改善。當然,無進展生存期的改善同樣體現出了納武單抗的應用價值。日本東京國立癌癥中心醫院副主任Narikazu Boku醫師指出:“對于患有無法切除的晚期或復發性胃腸道腫瘤患者來說,納武單抗+化療是一種有望成為一線治療選擇的方案。”

  但想要使免疫療法發揮出更好的效果,Al-Batran博士指出,研究者應當根據患者特點區分更加詳細的亞組,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根據PD-L1 CPS或MSI水平分組研究等。

  突破瓶頸!免疫療法使胃癌治療重燃希望之火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胃癌的發病率位居前列。尤其是在我國,胃癌具有發病率高、確診時分期較晚、療效不佳等特點,嚴重威脅我國人群健康,亟待更多治療策略。

  盡管近年來癌癥治療、尤其是靶向治療發展迅速,但在胃癌這一領域的進展卻一直不盡如人意,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療方案仍然以各類化療方案為主。晚期胃癌一線化療的中位總生存期多集中在1年左右,難以突破2年,療效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

  已有胃癌適應癥獲批的靶向藥物僅針對HER2靶點和VEGFR2靶點(抗血管生成抑制劑藥物),新興靶點如Claudin 18.2等,已有在研藥物及臨床試驗,但尚未獲批上市。想要采用靶向藥物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同樣存在難以突破的瓶頸。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方案成為了胃癌患者的“救星”。

  免疫療法是一類通過調節或調動人體免疫功能來達到殺傷癌細胞的目的的治療方式,為近年來胃癌研究的熱點。納武單抗、派姆單抗治療晚期胃癌的嘗試均已獲得了初步的成果。2018年時,我國CSCO指南將納武單抗和派姆單抗寫入推薦,作為晚期轉移性胃癌的三線治療方案。

  當然,盡管免疫療法已經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在這一領域仍然存在許多需要繼續探索、繼續研究的重點。

  生物標志物:免疫療法破解癌癥的"密碼"

  與靶向藥物相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也并非適用于所有患者。對于目前研究最多的PD-1/PD-L1藥物來說,PD-L1表達水平、微衛星不穩定性(MSI)、錯配修復缺陷(dMMR)是重要的療效評估標準,腫瘤突變負荷(TMB)、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水平等也可能成為以后試驗的分組依據。

  除PD-1/PD-L1以外,針對其它免疫靶點,如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等的免疫藥物研究也在進行當中。目前針對這一靶點的免疫藥物,如伊匹木單抗等,已經在其它適應癥的應用當中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同樣有望成為破解胃癌患者疾病的“密碼”。

  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免疫療法攻克癌癥的"攔路虎"

  由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能夠直接調節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因此應用免疫治療時,患者可能產生一類獨有的、與靶向治療時不同的不良事件——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

  用專家的話來說,除了頭發和指甲,患者身上有免疫細胞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免疫相關不良事件。不良反應的發生難以完全避免,但是臨床上醫生與患者可以通過密切的觀察與溝通來避免這些不良事件造成嚴重的后果。

  免疫相關不良事件或輕或重,1~2級免疫相關不良事件通??梢圆捎脤ΠY處理、臨床密切觀察、暫時停藥等方式減輕或緩解,3~4級不良事件則需要停止免疫治療、應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或住院等方式治療。最嚴重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如細胞因子風暴,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針對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處理方案正在日趨規范化,國內外指南對于各級不良事件的處理方案也進行了指導與說明,相信總有一天,患者不會再需要因為畏懼免疫相關不良事件而放棄免疫治療。

  胃癌發病率居高不下,晚期患者占比高、治療難度大,化療療效面臨瓶頸,靶向藥物研發成果有限、新藥尚未投入大規模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納武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成為了胃癌患者的“希望之星”之一。

  隨著研究的深入、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藥物獲得臨床認可,改善更多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