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胃癌免疫治療

【名醫有約】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張小田醫生:胃癌免疫治療,PD-1單抗適合哪些胃癌患者

全球腫瘤醫生網2021-05-21胃癌免疫治療72537

  【名醫有約】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張小田醫生:胃癌免疫治療,PD-1單抗適合哪些胃癌患者

  《名醫有約》

  每期一位名醫,

  三分鐘,讓你掌握一個抗癌知識

  直面腫瘤,

  我們與您一起戰勝癌癥。

  在2017年,FDA已經批準PD1單抗keytruda用于既往至少兩線治療失敗的PDL1陽性的晚期胃癌的治療。那么PD1單抗適合哪些胃癌患者呢?全球腫瘤醫生網特別邀請國內胃腸道腫瘤領域享負盛名的知名專家,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張小田教授,為大家詳細講解PD1單抗適合的胃癌群體,希望給病友們帶來新的選擇和希望。

  精彩講解:PD1單抗適合哪些胃癌患者

  

  視頻內容:PD1單抗適合哪些胃癌患者

  PD-1單抗我們會把它叫做,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路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老百姓理解的一個免疫治療。

  PD-1是一個我們針對 PD-1單抗,結合 PDL-1 之后發揮抑制功能。

  PD-L1它是表達于腫瘤細胞及胃癌細胞和胃癌周邊的免疫細胞都有可能存在PD-L1的表達。

  當PD-L1過表達的時候,它就會抑制我們的免疫細胞去識別和殺死我們的腫瘤細胞,那這個時候如果我用一個PD-1單抗,把這個PD-L1解放出來,就會解除掉我們的淋巴細胞的殺傷抑制,所以這是我們PD-1單抗在胃癌當中去適應他這樣的一個基本的作用原理。

  那在這樣情況下,所以我們可能就會認識到如果一個胃癌的組織里邊既有PD-L1的高表達又有有功能的淋巴細胞,這是我們PD-1單抗有療效的兩個理論上的條件,所以我們在臨床實踐當中呢可能就會去尋找這樣的人群。

  目前在臨床研究當中暫時能夠給大家提供到的信息是PD-L1的表達是一個可能受益的人群,另外還有我們可能會認為叫做有比較好的免疫功能的腫瘤,主要是指的我們微衛星不穩定的這一類的腫瘤,那么他們可能也能夠從PD-1單抗當中獲益,叫做我們剛才所進行的基因檢測叫做MSI這種類型,那么其他的嘗試還包括腫瘤突變負荷比較高以及EB病毒感染陽性。

  那么這兩類患者他們也很可能是能夠去幫助我們篩選出來為免疫治療受益的人群,所以我們在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療當中目前的數據會更豐富一點。那么它是在相當比較末線治療的人群當中會去篩選PD-L1的表達或者在三線治療當中不篩選PD-L1的表達。

  那么大家可能聽到這里就會覺得有點困惑,到底我是否需要篩選PD-L1表達呢?

  我們應該這樣來講,隨著我們對這個藥物在胃癌臨床研究的認識當中去積累的越來越多的數據,我們會做的越來越精準,在起初的時候的臨床研究確實是不需要篩選PD-L1的表達,也能夠看到在整個人群當中有生存受益,但是我們現在還是會認為PD-1單抗在胃癌當中如果希望它能夠受益它應該具備至少一種以上的剛才提到的生物標志物表達特征,這樣才會更可能受益。

  因為PD-1單抗它也不是沒有不良反應,所以大家需要在想利益最大化的話還是應該盡量的去提高我們篩選人群,也就是說我們要去進行合理的檢測,包括我們剛才提到的基本檢測PD-L1、微衛星、 EBV 和一些更高級的檢測包括TMB,還有其他的可能影響免疫治療療效的一些標志物。

  這些可能會在二代測序里邊得到反應,那么也可能未來還有新的檢測手段。

  總之PD-1 單抗改變了胃癌的治療現狀,但是它并不是胃癌治療在任何時候的一個救命稻草和萬能神藥,大家要區分來對待,盡量讓自己的選擇是比較精準的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

  專家簡介

  張小田醫生

  主講人:張小田

  醫學博士、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國際合作交流部副主任

  內科教研室常務副主任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青年專家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 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支持治療委員會 秘書長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準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北京癌癥防治學會 胃癌防治專委會 主任委員 等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