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肺癌精準放療

肺癌放療,非小細胞肺癌放療適應癥和小細胞肺癌放療適應癥分別有哪些

全球腫瘤醫生網2022-08-17肺癌精準放療7255

  肺癌放療,非小細胞肺癌放療適應癥和小細胞肺癌放療適應癥分別有哪些

  大約有70%以上的腫瘤患者在治療的不同階段接受放射治療,而每100個被治愈的腫瘤患者中,就有40人是通過放射治療獲益的,但在國內因公眾對放療的認知不夠充分,導致只有20%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有些患者甚至因此而錯失了有效的治療手段或治療良機。

  放射治療儀

  肺癌放療

  放療是放射治療的簡稱,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時,與手術、藥物治療一起構成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被譽為“隱形的手術刀“。

  不少人認為“放療的副作用很大,就算有效,也會讓身體很受折磨”,因此,讓一部分患者對放療產生了排斥心理 。事實上,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絕大部分的放療不良反應都比較輕微,人們不必“畏射線如虎”。

  在眾多惡性腫瘤中,肺癌是全球范圍內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我國和西方國家腫瘤死因的首位。在肺癌的治療中放療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各期肺癌,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大約有70%的肺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療。

  肺癌

  放射治療作為肺癌治療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根治性放療、姑息性放療、減癥性放療以及預防性放療等。肺癌的患者是否加入放療,何時加入放療都要根據放療不同的目的來定!

  肺癌一共分為Ⅰ、Ⅱ、Ⅲ、Ⅳ期,我們平時所說的早期肺癌是I期到Ⅱ期,Ⅲ期對應中期,Ⅳ期則是晚期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85%,小細胞肺癌(SCLC)占15%~20%。

  非小細胞肺癌的放療適應癥

  1.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患者首選手術治療,由于腫瘤較小,也沒有淋巴轉移,但如果患者存在不適合手術的情況(腫瘤位置不適合手術、高齡、合并高血壓、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肺病、肺功能不全等其他不耐受手術病癥)或者拒絕手術,可選擇立體定向放療(SBRT),數據顯示,SBRT對于早期肺癌患者的治愈率與外科手術相近,是有效的根治性治療方法。

  2.手術后發現淋巴轉移或者切緣陽性的患者

 ?、傩g后淋巴轉移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果術后發現病理切緣陰性而縱隔淋巴結陽性(pN2期),除了需要接受常規的術后輔助化療以外,可加用術后放療,由于部分患者身體耐受不了同時接受放化療,建議先化療再做放射放療。

 ?、谛g后切緣陽性

  如果術后發現切緣陽性,建議同步接受放化療,但如果患者身體耐受不了,就需要先做化療再做放射治療。注意,切緣陽性的患者,放射治療應盡早開始。

  3.局部晚期肺癌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指已伴有縱隔淋巴結(N2)和鎖骨上淋巴結(N3)轉移,侵犯肺尖部和縱隔重要結構(T4),用現有的檢查方法未發現有遠處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

  臨床分期為III期。據文獻報道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占非小細胞肺癌的60%-70%,占全部肺癌的50%左右。

  這類患者通常腫瘤侵犯了重要結構,縱隔里有淋巴結,不建議直接手術治療;有手術可能者,也是建議誘導放、化療,等腫瘤縮小后,再進行手術治療。

  目前建議的治療方案為放療聯合同期化療,如果患者身體不能耐受則調整為先化療后放療的序貫治療。

  4.晚期肺癌

  有廣泛轉移的Ⅳ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部分可以在化療的基礎上做放射治療,達到姑息減輕癥狀的目的。合理結合放化療、靶向治療,對患者可以起到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減慢疾病進程等作用。

  當患者全身治療獲益明顯時,可以考慮采用 SBRT 技術治療殘存的原發灶和(或)寡轉移灶,爭取獲得潛在根治效果。

  5.術后肺癌患者

  手術后的患者也需要放療“助一臂之力”,對于那些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后復發、接受根治性手術完整切除后的術后病理提示,有縱隔淋巴結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后病理提示有淋巴結轉移的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放療可以將復發率從60%降低到20%~30%,并將其生存率提高5%。

  肺癌CT影像圖

  小細胞肺癌的放療適應癥

  1.局限期患者

  I期患者建議手術加輔助化療,術后建議做預防性腦照射(PCI)。II~III期患者的治療原則為放化療聯合,可選序貫或同步化放療,序貫治療推薦先行 2 個周期誘導化療后行同步化放療。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也可行序貫化放療。在胸內病灶經治療達到完全緩解后推薦行預防性腦照射,達到部分緩解的患者也推薦行預防性腦照射。

  2.廣泛期患者

  IV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建議采用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遠處轉移灶經化療控制有效后加用胸部放療可提高腫瘤控制率,延長生存期;在化療有效的情況下,做預防性腦照射也可以降低小細胞肺癌發生腦轉移的風險。

  但需要慎重考慮,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別是需評估患者的精神認知情況,權衡利弊、充分溝通后確定。

  內容來源:放療前沿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