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肺癌靶向治療

耐藥突變MET治療的思路是聯合用藥,5個案例了解新進展

全球腫瘤醫生網2022-10-11肺癌靶向治療7179

  耐藥突變MET治療的思路是聯合用藥,5個案例了解新進展

  MET,酪氨酸激酶受體編碼基因,40年前被首次鑒定為原癌基因,算是癌癥驅動基因當中比較年輕的“80后”。這種基因以及表達產物的異常,經常見于EGFR抑制劑耐藥的患者,也會作為驅動基因突變出現在少部分患者的檢測報告上。

  就既往的診療經驗來說,存在這類基因相關的突變、擴增或蛋白質過表達等異常的患者,接受EGFR抑制劑、化療、免疫治療的療效都不太理想。MET抑制劑的問世,以及一些基于MET抑制劑而組成的聯合用藥方案,為這部分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讓我們從幾個案例,簡單了解一下MET異常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方案的新進展。

  EGFR耐藥患者嘗試的方案:吉非替尼+克唑替尼

  一位49歲患者,女性,2013年6月確診Ⅳ期非小細胞肺癌(T4N3M1b),經檢測存在EGFR外顯子19缺失(ex19del)突變。這是一種對于EGFR抑制劑敏感的突變類型,因此患者首先接受了厄洛替尼治療。

  治療僅1個月后,患者出現右肺下葉和鎖骨上淋巴結進展,因此更換方案為順鉑+培美曲塞+貝伐珠單抗,治療6個周期達到部分緩解,然后接受了5個周期的培美曲塞+貝伐珠單抗維持治療。

  2014年5月患者再次進展,且出現了呼吸困難、頸部腫脹、上肢水腫及吞咽困難等嚴重癥狀,血氧飽和度跌至70%~85%?;顧z顯示患者存在MET過表達(IHC 3+),二代測序(NGS)結果提示EGFR E746_A750del突變?;颊呓邮芰思翘婺?克唑替尼方案治療。

  當時,克唑替尼已經獲批用于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但這是一款ALK/ROS1/MET多靶點抑制劑,用于MET異?;颊邥r也有一定的療效,在MET抑制劑獲批前經常作為各類MET異常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選擇。

  治療僅第5天,患者的呼吸困難等癥狀就有了明顯的好轉,血氧飽和度提高到了85%~95%;治療16天后,CT圖像顯示患者的目標病灶幾乎完全消失!

  克唑替尼治療MET耐藥突變肺癌的效果

  91歲高齡患者嘗試的方案:克唑替尼

  一位91歲患者,男性,2020年10月確診T3N2M0期肺腺癌。組織活檢的結果并不理想,多類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包括EGFR、ALK、ROS1、BRAF、KRAS、ERBB2(HER2)、PIK3CA和MET ex14跳躍突變在內,均為陰性?;颊邔⒔M織標本送至美國Foundation進行檢測,又在國內完成了液體活檢,最終在組織活檢中發現了MET Y1003S突變(液體活檢中此項目為陰性)。

  患者于2020年12月開始接受克唑替尼治療,取得了非常明顯的緩解。

  克唑替尼治療91歲高齡MET突變肺癌的效果

  拒絕化療的患者嘗試的方案:賽沃替尼

  一位61歲患者,女性,確診Ⅳ期(cT4NxM1)低分化肺腺癌。由于患者明確拒絕接受化療、要求尋找靶向治療方案,因此接受了二代測序分析(NGS)。

  檢測結果顯示,患者存在一種新的MET外顯子14 c.3004_3028+3del突變,以及MET擴增。又經FISH檢測復核了MET擴增與突變的存在。

  經過分析,患者接受了賽沃替尼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各種癥狀有了明顯的改善,CT顯示肺部和腦部的病灶明顯縮小,達到了部分緩解的標準。

  另一位EGFR耐藥患者:奧希替尼+沃利替尼/克唑替尼

  一位73歲患者,女性,最初確診為Ⅱb期低分化型腺癌,復發時基因檢測結果與最初確診時一致,為EGFR L858R突變,且不存在T790M耐藥突變。

  患者接受了厄洛替尼治療,臨床緩解持續約12.5個月,后進展。經檢測,患者存在MET擴增與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仍然不存在EGFR T790M耐藥突變、且L858R突變仍為陽性。

  也就是說,這一次導致了患者耐藥且疾病進展的“元兇”,是MET的異常。

  患者首先嘗試了奧希替尼+沃利替尼的方案,但因無法耐受副作用而停用沃利替尼,改為奧希替尼單藥;由于疾病進展,患者再次更換為克唑替尼方案,同樣療效不理想,僅1.9個月后疾病再次進展。

  這一次,醫生將方案更改為奧希替尼(80 mg,qd)與克唑替尼(250 mg,bid)的組合方案?;颊吣褪苄粤己?,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隨訪2.3個月、4.6個月及7.7個月的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疾病控制比較穩定。

  MET突變治療方案

  奧希替尼耐藥患者嘗試的方案:奧希替尼+克唑替尼

  一位51歲患者,男性,確診為Ⅳ期肺腺癌。在接受奧希替尼治療耐藥后,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為EGFR外顯子19缺失突變、T790M突變,伴隨MET擴增。

  由于患者T790M突變和MET擴增共存,因此醫生考慮為患者選擇聯合用藥的方案,參與到了臨床試驗當中。使用克唑替尼(250 mg,bid)以及奧希替尼(80 mg,qd)的方案治療,患者在42天復查時實現了部分緩解,肺部病灶縮小了46.5%,咳嗽、咳痰等癥狀明顯改善。

  奧希替尼聯合克唑替尼治療MET擴增的效果

 

  攜帶MET擴增,對于奧希替尼的療效真的有影響嗎

  看到克唑替尼與奧希替尼聯合方案的療效,自然也會有人發出疑問:這種療效上的優勢,究竟是來自于克唑替尼的幫助,還是奧希替尼自身“努力”的結果?

  研究者們詳細分析了MET擴增對于奧希替尼治療的影響。結果顯示,發生了MET擴增的患者與沒有MET異常的患者相比,中位無進展生存期更短(3.5個月 vs 9.9個月),中位總生存期也更短(15.6個月 vs 30.7個月)。

  奧希替尼治療MET擴增的數據

  簡單來說就是,存在MET擴增的患者,生存期縮短了將近一半。

  MET異常的3種類型,有什么區別

  1980年,人類首次將酪氨酸激酶受體編碼基因(MET)鑒定為原癌基因。此后的二十余年里,人們逐漸確定了MET發生惡性突變可能導致的原發腫瘤,包括肺癌、腎癌、胃癌、食道癌、髓母細胞瘤、結腸癌等,以及EGFR抑制劑耐藥后的非小細胞肺癌繼發MET擴增等突變類型的原理等。

  在癌癥中,因MET突變導致的c-MET異常激活會促進血管生成、并且促進癌癥擴散至其它器官組織,也就是說,更容易發生轉移。

  作為一種原癌基因,MET異常在所有非小細胞肺癌中約占2%~4%。同時這類異常也可能導致EGFR抑制劑耐藥,約10%~20%的EGFR抑制劑耐藥表現為MET擴增突變,對第三代EGFR抑制劑(比如奧希替尼)耐藥的患者中MET異常的比例更是高達25%;約10%的ALK抑制劑耐藥也會表現為MET擴增。

  經常被我們混稱的MET和c-MET,如果嚴格來說,其實是編碼基因(MET)和其合成的蛋白質(c-MET)的關系。因此,針對這對基因與蛋白質的異常,根據類型的不同,使用的檢測手段也不同。

  從亞型上來說,與MET基因以及c-MET蛋白質相關的異常,主要包括三類:

  1、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

  MET外顯子14(ex14)跳躍突變在MET相關的異常當中最常見,也是目前為止藥物研究最多的亞型之一。

  既往的臨床實踐當中,醫生經常采用多靶點的靶向治療藥物克唑替尼(ROS1/ALK/MET抑制劑)來治療,部分情況下也會考慮其它靶向治療藥物或化療藥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

  既往發布于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的統計結果當中,MET ex14跳躍突變的患者,一線或二線接受克唑替尼治療的整體緩解率為21%,疾病控制率54.2%,中位停藥時間2.2個月;接受鉑類化療,整體緩解率9%,疾病控制率73%,中位停藥時間2.8個月;接受免疫治療,整體緩解率7%,疾病控制率50%,中位治療終止時間2.4個月。

  將所有線的全身治療方案計算在內,發生了MET ex14跳躍突變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4.6個月。

  2、MET擴增

  MET擴增很少單獨存在,大部分都與其它基因突變同時存在,也就是以“共突變”的形式存在。且隨著MET擴增倍數的增加,常見的共突變類型也有一定的差別。

  舉例來說,低倍MET擴增經常與KRAS突變共存,高倍MET擴增可能與TP53突變共存。但MET擴增的倍數越高,排他性也就越高,例如高倍MET擴增與EGFR突變共存的可能性比較低。

  MET擴增是不斷變化的,接受治療后轉陰的概率很高,患者接受靶向治療的期望時間與MET ex14跳躍突變的亞型相比可能更短。

  MET擴增的倍數與免疫治療的療效可能有一定的關聯,但目前尚缺乏可靠證據。我們會繼續搜集相關的研究數據用以分析。

  MET擴增也是EGFR抑制劑、尤其是第三代EGFR抑制劑耐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線奧希替尼耐藥的患者當中,MET擴增這種耐藥類型的占比約為15%~30%,十分常見。

  3、c-MET過表達

  c-MET是一類蛋白質,為MET基因表達的產物,與基因層面的異常不同,蛋白質層面的異常主要依靠免疫組化(IHC)、FISH等手段來發現。

  臨床上重要的MET抑制劑有哪些

  MET抑制劑的問世,有力地扭轉了MET異?;颊叩闹委熇Ь?。

  2020年至2021年初,特泊替尼和卡馬替尼兩款MET抑制劑先后獲批上市。這兩款藥物治療MET陽性患者的響應率遠超現有的其它藥物。其中特泊替尼治療MET外顯子14(ex14)跳躍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的整體緩解率為54.0%,中位總生存期為17.6個月。二線及以上治療的整體緩解率為44.2%,疾病控制率為75.4%;患者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1.1個月,中位總生存期為19.9個月。

  今年6月獲批的我國首款MET抑制劑沃利替尼(賽沃替尼),治療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患者,整體緩解率為49.2%,疾病控制率達到了93.4%,中位緩解持續時間9.6個月。同樣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伯瑞替尼,在Ⅰ期臨床試驗中的整體緩解率也達到了30.5%。

  聯合用藥方案同樣有出色的潛力。一項奧希替尼聯合沃利替尼治療奧希替尼耐藥后發生MET擴增的患者臨床試驗當中,患者的整體緩解率為41%;

  另一項使用奧希替尼聯合特泊替尼治療一線奧希替尼耐藥后,同時存在EGFR突變與MET擴增的患者的臨床試驗當中,患者的整體緩解率可以達到56.5%(經二代測序確診MET擴增的患者)。

  小匯有話說

  MET這個靶點的新藥很多,包括部分已經上市的藥物在內,很多新藥都在進行臨床試驗。限于篇幅,在這里我們就不詳細列舉了,符合下面幾種情況之一的患者,都應當關注正在招募的臨床試驗項目:

  ●MET擴增患者,包括初治的患者、已經接受過前線化療等治療的患者,以及接受前線EGFR抑制劑耐藥后出現了MET擴增的患者;

  ●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患者,已經接受過前線化療等治療;

  ●c-MET過表達的患者,最好是剛確診、尚未接受過治療的患者。

  符合以上情況的患者,或者希望了解自己是否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都可以咨詢基因藥物匯醫學部獲得幫助,在醫學顧問指導下匹配或申請臨床試驗項目。

1. 添加醫學顧問微信,掃描?二維碼

2. 備注【癌種】申請方舟援助計劃



患者咨詢電話:400-666-7998



全球腫瘤醫生網提醒患者: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包括cart細胞,樹突細胞疫苗,NK細胞

TILs細胞,TCR t細胞治療癌癥疫苗等技術均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未獲準在醫院正式使用。國內患者可以參加正規臨床試驗,在醫生的監管下使用,全球腫瘤醫生網不推薦患者貿然嘗試任何醫療機構和研發機構的收費治療。
本網站新聞資訊、文章、研究數據、治療案例均來自于國內外醫學論文,所涉及到的新藥、新技術有可能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患者不能作為治療疾病的依據。癌癥治療目前尚無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或參加新藥新技術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