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兒童髓母細胞瘤
-
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兒童顱內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生于小腦。髓母細胞瘤多來源于小腦神經元祖細胞、小腦顆粒細胞祖細胞或者胚胎發育早期的神經系統的多能祖細胞。最常見癥狀的是小腦功能障礙和顱內壓升高的癥狀和體征。
兒童癌癥的發生率,不論國內外,都是逐年遞增,但死亡率卻逐年遞減,顯示兒癌的治療水準持續進步中。隨著存活率上升,更多的病童在與癌癥的戰斗中獲得初步勝利,但也必須要為勝利付出許多癌癥治療副作用的代價。 對于獲得長期生存的兒童來說,副作用引起的后遺癥甚至比腫瘤本身更可怕!特別是,對于兒童腦瘤,放療后引起的智力下降、生長發育遲緩、垂體發育萎縮導致的激素分泌不正常等,對于兒童長期生存來說都是很大的障礙。
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兒童顱內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生于小腦。髓母細胞瘤多來源于小腦神經元祖細胞、小腦顆粒細胞祖細胞或者胚胎發育早期的神經系統的多能祖細胞。最常見癥狀的是小腦功能障礙和顱內壓升高的癥狀和體征。
標準放射治療的目標為全腦加上全脊椎,治療涵括范圍較大。傳統X光放療在治療全腦全脊椎的同時無法避免照到腹部、骨盆腔器官,甚至可能造成放射線暴露器官的次發性腫瘤產生。相較之下,質子放療能有效侷限放射劑量于目標組織,而不波及非治療目標的其他器官。此外,在小兒小腦髓母細胞瘤的放射線療程中,為了盡量消滅所有癌細胞,會于病童后顱窩額外加強放射,傳統X光放療連雙側耳蝸都會受到照射劑量,會造成小朋友后續聽力減弱;若使用質子治療,則對耳蝸的放射劑量能夠趨近于零,病童放療之后的聽力得以保存。
目前治療癌癥的重要手段之一還是手術切除,根據不同類型的癌癥,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一般分為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和探查術三種。
在三歲以下患兒中,歐洲研究表明促纖維增生/結節型和廣泛結節型髓母細胞瘤普遍預后較好,五年無事件生存率在90%,總生存率100%。經典型髓母患兒五年無事件生存率和總生存率在30%和68%。在美國,促纖維增生/結節型和廣泛結節型髓母細胞瘤的五年無事件生存率和總生存率為77%和85%,其他類型為17%和29%。 2. 后遺癥 發育中的兒童接受全腦全脊髓放療,會導致神經認知功能障礙,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認知功能有一定影響。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確診年齡在7歲以下,這種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會最為明顯。 同時,對腦部的放療可能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在腫瘤治療結束后,患兒可能需要根據病情接受內分泌方面的治療。 此外,放化療會增加二次癌癥的風險,包括多年之后的遠期二次癌癥的風險。在一項研究中,髓母細胞瘤初次治療后二次癌癥的累計10年發生率為4.2%,近半數為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膠質瘤。
隨著兒癌治療進步,病童的存活率上升,醫界開始更在乎存活下來的兒癌患者日后之生活品質,何如何減少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因此,由于「質子放射治療」具備能夠減少散射劑量的優勢,可說是未來兒癌放射治療必然的趨勢。
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癌癥中,兒癌對質子治療的接受度可說是最高多的。由于小朋友們快速的生長發育,身體對放射劑量造成的副作用較為敏感,因此質子的好處在兒癌格外凸顯。
電話:400-666-7998
版權所有·北京環宇達康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京ICP備130427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3088
食品安全許可證JY11106082919530
客服投訴郵箱:doctor.huang@globecancer.com
? 2009-2019 北京環宇達康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提示:本網站只為患者提供疾病資訊服務和醫生咨詢服務,任何關于疾病的咨詢建議均為參考意見,
由患者、醫院和主治醫師決定和實施治療方案,本網站和咨詢醫師不承擔由咨詢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